微单 SONY A7 + FE55/1.8 开箱

原先的奥林巴斯用了5年多了,不管是对焦还是画质都已经跟不上时代了,加上准备在暑假来一趟毕业旅游,干脆一步到位入一台全画幅好了。

起初考虑的机型有尼康的 D800、Df、索尼的 A7、A7R,向来不喜欢佳能就不考虑了。无奈 Df 实在太贵,买了机身就只能搭狗头了,而 D800 的重量又实在承受不了,随便加个镜头就相当于放块砖头在包里,估计会少很多拍照的欲望。所以排除下来就只有索尼的微单可以选择了,最关键的是重量不比原来的奥巴 4/3 重太多,随身携带完全可以接受。本来的目标是 A7R 的,不过看了一下网上的评论都说 A7R 的定位是专业摄影师的轻便机型,A7 才是普通玩家的选择,而且 A7R 转接旁轴的镜头红移和暗角严重,而现阶段 E 口原生的 35mm 全幅镜头又没几个。其实真正让我决定用 A7 的还是它们快门之间的差异,上次在上海的体验店里使用了 A7R,发现完全无法接受 A7R 那种机关枪似的快门声,又吵又拖沓,拿出去街拍不引起注意才怪。而 A7 由于有电子前帘的存在声音就干脆多了。

具体的使用心得得用上一段时间之后才好发表意见,先贴开箱。图片有裁剪及压缩,原图请跳转至我的 Flickr 相册

全幅的 CMOS 面积,忘了跟原来的 4/3 系统比较一下了
对焦距离基准标志
快门按钮及几个转盘
橙色的卡口还是蛮漂亮的,α 机身就该多一点橙色的元素啊
卡槽
存储卡。原先用的 CF 卡不能在索尼的机子上用,只好重新买了一个 SDHC 卡,以前还有一个 4G 的 SD 卡,加起来 20G 基本够用了。东芝的读写都能到 90MB/s 以上,比闪迪的良心多了
叫做 QuickNavi 的快速导航界面,也就是完全依靠 EVF 取景,而把液晶屏用作参数显示屏,在这个界面上按一次 Fn 键之后可以直接设置大部分的参数,比进入到 MENU 后去修改要方便了许多,算是对 A7 系列机身物理按键过少做出的一个弥补。反正我也十分不习惯用液晶屏来拍摄,所以几乎长期让液晶屏处于这个 QuickNavi 状态
这是液晶屏正常取景时按 Fn 键后出现的功能导航,一共有十个功能都可以自定义,我用了八个,再结合物理转盘和按键基本覆盖了常用的所有参数的设定

接下来是镜头部分。现阶段先配了一个 FE55/1.8 挂机,然后等5月1日索尼的发布会看看有没有 FE 广角出现,没有的话打算先用福伦达的 VM21/1.8 作为过渡,然后等年底的 FE16-35 发布后再出掉 VM21 用回 FE 口的广角。这几天拍得不是很多,但是 FE55/1.8 的素质的确把我惊呆了,跟以前几百块的奥巴狗头完全不能相提并论。业余玩家也懒得去做详细的各种分辨率、边角测试了,过段时间上样片吧。

不确定是不是全金属,但是手感还不错,唯一不喜欢的就是对焦环阻尼太小,有时候轻轻一碰就转动了
钱都花在这个小蓝标上了:)
光圈叶片和镀膜。9片结构,好像的确跟流传的一样光圈不太圆?
底部。泰国制造,好像 FE35 有部分批次是在日本制造的,而 FE55 全是泰国货

最后一张合影。左边那个奥林巴斯 E-420 机身 + 14-42套头 + 40-150头一共1800元出,有意的快收走吧。

About the author

Jueqin

本作品以 CC BY-NC-ND 许可协议进行发布。

如果您认为文章对您有用的话,不妨请我喝一杯咖啡?

24 comments